2025年11月21日,杭州易思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思维”)科创板IPO迎来关键上会节点。这家头顶“汽车制造机器视觉国产替代”光环的企业,在冲刺资本市场的最后关头,暴露出业绩依赖政策输血、实控人突击套现、应收账款高企等多重隐忧。
易思维的财务数据看似光鲜——2022年至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32.59%,净利润三年增长超13倍。但剥开增长外衣,其盈利高度依赖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的“输血”。
2022—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易思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23亿元、3.55亿元、3.92亿元、1.25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611.86万元、6105.67万元、8564.23万元、-509.91万元。
易思维净利润对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的依赖明显。招股书显示,考虑所得税的影响,若公司自2022年开始未能享受财政补助和税收优惠,对公司报告期内净利润的影响金额分别约为2060.63万元、3628.92万元、3914.02 万元、792.33万元,占各期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403.71%、62.82%、46.31%、-121.21%。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509万元,公司解释为“汽车产业链年底结算”导致收入集中于四季度。
然而,随着国内汽车行业进入产能调整阶段,2024年整体产能利用率已降至约59%,全行业陷入价格战困局。据乘联会统计,2024年全年共有227款车型降价,新能源车和常规燃油车的平均降价幅度分别达9.2%和6.8%。产业链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这一压力直接反映在易思维的业绩增速上——其营收增长率从2023年的58.98%骤降至2024年的10.58%。
易思维的财务健康状况同样堪忧。 2025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合同资产等合计2.13亿元,占营收的170.42%,创历史新高。逾期应收账款达5154万元,坏账风险积聚。今年上半年,易思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均急剧下降,且显著低于同行可比公司均值的0.94次和1.40次。其中,2025年上半年,公司存货周转率仅为行业均值的1/5。
易思维内控漏洞频发:2024年因未核实境外账户真实性遭诈骗损失85万元;2022年员工私自转账致资金损失,暴露财务流程缺陷。
易思维实控人郭寅在上市前的密集减持引发市场质疑。 2022年至2025年4月,郭寅通过多次股权转让累计套现8821万元,最近一次在2025年4月以1500万元转让0.56%股权,此时距公司申报IPO仅2个月,被指“突击套现”。
易思维90%收入依赖汽车制造领域,而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 2024年汽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仅59%,利润率降至3.9%,车企缩减资本开支导致设备采购需求萎缩。易思维2024年营收增速从58.98%骤降至10.58%,降价压力下毛利率承压。
易思维新业务拓展乏力,轨交与航空领域收入占比不足4%,2024年轨交业务仅788万元,尚未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尽管易思维市占率行业第一,但国际巨头基恩士、康耐视加速本土化布局,国内厂商、亦虎视眈眈,价格战或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注: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撰写成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