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山西省首批千年古县,素有“后稷故里、板枣之乡”的美誉。近年来,稷山县以传承农耕文明为使命,以发展现代农业为路径,坚守粮食根基、发力“特”“优”农业、破题农文旅融合,“三农”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今年9月21日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以“越千年启新程:从农耕文明到农科未来”为主题,第四届后稷论坛在山西稷山国家板枣公园举办,论坛聚焦产业发展,推出“农产、农艺、农科”三类产品,发布多项研究成果,并组织深度研讨,获得圆满成功。

稷山国家板枣公园俯瞰
活着的文物——稷山板枣古树
稷山板枣是稷山人的“铁杆粮食”,全县栽植面积15.3万亩,涵盖48个村,8万枣农从事着板枣种植管理,为了做大做强这一主导产业,稷山县做出了许多努力。
稷山板枣,始自汉唐,延续千年,目前该县国家板枣公园核心区内仍保存着千年以上树龄的古稀枣树17500余株,500年左右树龄枣树约5万余株,2020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稷山板枣古树为“中国最大千年古枣树群”。2023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认定为“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之一”。为了对此提供佐证,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和国家林业草原古树健康与古树文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于山西稷山县板枣古树树龄进行了测定并发布了最新报告。

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和国家林业草原古树健康与古树文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稷山板枣古树树龄进行测定
研究中心采集了树盘样品和树芯样品在实验室进行处理分析,建立了树龄鉴定模型,认为,当古树胸径在86-102厘米时,树龄可达1000年;胸径在94-112厘米时,树龄可达1500年。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现象——枣树有基部分蘖再生能力,地下根系可能比地上部分年龄大得多。这意味着仅靠地上部分判断树龄可能会低估古树的真实年龄。
经测算,稷山的板枣林中,一棵胸径94厘米的古树平均估测树龄1030年,最大可达1500年;另一棵胸径100厘米的古树平均估测树龄1150年,最大可达2200年。实证稷山板枣林是中国最大、年代最久远的古树群之一。

稷山板枣古树树龄测定结论
年代久远之余,稷山板枣也有独特的营养价值。中国农业大学仝涛博士团队从成分检测、功能研究必要性及未来方向三方面展开系统研究,为稷山板枣的深度开发与产业升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发现,稷山板枣中特有的挥发性成分,如己酸乙酯、(E)-2-庚烯醛等,是其浓郁香气的主要来源,此外,稷山板枣中还富含具有改善精神焦虑、心脑血管疾病等生物活性的挥发性成分,如迷迭香酸和尼麦角林。稷山板枣中含量较高的代谢物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碱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活性、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生物功效。生物碱类化合物可以抗肿瘤、诱导癌细胞调亡以及改善神经相关疾病症状。

中国农业大学仝涛博士团队测定发现的稷山板枣独特的成分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明确提出:“促进营养均衡发展、统筹协调生产与消费,以现代营养理念引导食物合理消费逐步形成营养需求为导向的现代食物产业体系。”由此,“舌尖上的健康”变得愈发重要。
除了板枣产业,蛋鸡养殖也是稷山特优农业产业。稷山县蛋鸡存栏2300余万只,全国排名第三,建成以蛋鸡养殖为主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了两个国家级龙头企业、两个省级龙头企业,“稷山鸡蛋”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通过深圳“圳品”和“湾区认证”,并通过了全球标准食品安全认证。

稷山鸡蛋产业
赤玉丹、枣啾啾:古老物产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枣与“早”谐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着“早生贵子”、“早早富贵”、“早日高升”等美好祝愿。在稷山及周边地区的婚庆礼仪中,红枣是必不可少之物,用于表达对新人的祝福。
基于这样的节庆风俗和中国人对于枣的喜爱和对于枣文化的认同,第四届后稷论坛上,一款稷山千年板枣高端新品——“赤玉丹”发布,吸引了与会者的关注。
据山西乐村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晓波介绍,稷山板枣2019年的品牌价值评估达100.23亿元,2024年这一数值进一步提升至101亿元,并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4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基于稷山板枣的品牌价值,该公司打造了稷山板枣“赤玉丹”系列。该系列产品选自板枣核心产区陶梁村,从1.75万余棵千年古树中精选1000棵年份在1500年以上的优质板枣古树,作为供应树,一棵树每年精选50颗至100颗特优级板枣,每颗重15克以上。

稷山板枣高端品牌“赤玉丹”系列
“赤玉丹”在白露前由人工采摘,采用古法自然阴干56天。筛选的“赤玉丹”规格均是特优级,色泽是黑珍珠级,可谓万里挑一,每一盒“赤玉丹”都有专属溯源二维码。
春节的枣馍、婚庆时的“枣花生”(早生贵子)、中秋的枣泥月饼……板枣以其圆润、红火、甜蜜的寓意,成为稷山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高端品牌“赤玉丹”,为了让板枣文化更加具象化、以更年轻化的方式传播,稷山板枣文创产品——枣啾啾系列产品也正式推出。

稷山文创
通体红色、圆嘟嘟的枣啾啾不是一个普通的卡通形象,而是稷山县的“文化代言人”。通过这个可爱的形象,将“稷山板枣”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进行了拟人化、IP化的提升,让古老的物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稷山文创IP“枣啾啾”
农耕文化、大食物观与土特产的深度耦合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底板工程,“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这一背景下,农耕文化、大食物观与土特产三者紧密相连,共同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动力,是农耕文明溯源与新时代应答的生动范例。
第四届后稷论坛中,山西省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主任刘志杰在《从文化基因到产业密码》的报告中重新阐明了农耕文化、大食物观与土特产的定义。
其中,农耕文化是根基所在,是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生产技艺、生态伦理、民俗仪式、饮食智慧等的文化集合;大食物观,是新时代农耕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强调食物供给从单一到多元、资源利用从耕地到全域,蕴含了统筹资源、科技赋能、多元供给多维度的农耕智慧与现代需求的时空对话;而“土特产”,则不是单纯的地方产物,是特定地域的自然禀赋(气候、土壤、水源)与人文技艺共同孕育的文化物质复合体,既有地域物产属性,更有文化标识特性,既是产品,也是产业和集群。
大食物观一方面拓展了土特产的 “源头边界”,将食物来源从耕地延伸到 “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比如稷山板枣作为稷山的独特资源就是很好的土特产;另一方面锚定了土特产的品质升级,顺应人们从吃饱到吃好、吃营养再到吃健康的需求变化,推动土特产从粗加工向精深化、功能化升级,比如稷山板枣的优选分级,从论斤卖到论颗卖,大力发展枣产业的深加工等实践举措,其成分研究彰显其独特价值,功能研究必要性明确,未来开发方向清晰。随着研究深入与产业转化推进,稷山板枣有望从传统土特产升级为高附加值的营养健康产品,为乡村产业振兴与居民健康饮食贡献力量。

第四届后稷论坛中,领导、嘉宾们在展位参观
当下,我国乡村特色产业已进入高质高效发展新阶段,未来推动 “土特产” 高质量发展还需把握时代要求。
对此,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金文成谈道,2025年,伴随着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伴随收入增加将进一步向城镇看齐,城镇食品消费将进一步分化,向健康安全便利转变,休闲旅游消费将进一步扩大。
“由此,必须适应这一重大变化,做精做优乡村特色种养业,做好地方特色品种筛选,发展产地清洁、全程贯标、品质优良的特色种养。要以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打造现代乡村产业走廊。深入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强品牌文化赋能,推进农业品牌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金文成建议打造相关品牌,健全标准体系,推进 “三品一标”;提升农耕文化,挖掘稷山农耕元素,打造有文化底蕴的特色产品;同时以新质生产力发展,抓住技术革命机遇,聚焦良种繁育和装备更新,搭建科创平台推动产业创新。
当天的论坛活动中,“山西稷山枣科技小院”作为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批复的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之一现场揭牌,为该县服务板枣产业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新平台。
稷山县委书记、县长王润表示,当前,稷山正处在“强工兴产、转型突围”关键时期,稷山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把论坛发布的各项成果、汇聚的各方智慧,扎实运用到产业升级、品牌塑造的具体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将论坛提出的宏伟愿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同时,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持续办好后稷论坛,推动论坛不断丰富内涵、扩大影响,使其真正成为稷山的品牌名片、运城的开放窗口、山西的交流平台,成为中国农业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成果展示载体与创新策源平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