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他两年的婚姻就是九个字:逃不掉,离不了,过不好。”
“我跑到外地去他也能找到我,找到后先求合,我不同意他就打我。”
今年9月,备受关注的被告人贺某阳故意伤害、虐待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迎来二审宣判,施暴者因故意伤害罪和虐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两年的婚姻里,受害者谢女士遭到丈夫贺某阳多达16次的家暴,20多处遍布全身的伤痕,包括多处永久性的伤害。在受害者迎来正义的背后,也有令人遗憾的事实:当地警方两次发出《家庭暴力告诫书》,她也曾向法院申请过人身安全保护令,但仍被丈夫实施严重的暴力。
11月25日是联合国确立的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也被称作“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央视新闻专访“两年十六次家暴案”受害者谢女士。
“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发生一次大家暴”
谢女士和贺某阳相识于2020年,谢女士在电商平台直播卖衣服,贺某阳加入了她的粉丝群。“他说和我是一个县城的老乡,感觉特别亲切,约我吃饭我就同意了。”
很快,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恋爱期间,谢女士觉得贺某阳还不错,“他会接送我上下班,过生日会送我花,平时也会带我逛街、吃小吃。”
但贺某阳也有脾气不好的一面,他喜欢骂人、经常说脏话,甚至对母亲口出恶言。
谢女士曾怀疑贺某阳有家暴倾向,但他指着手上的疤痕哭着对谢女士说,这是前妻用刀砍的,自己是被家暴的那个。“后来我才知道,这确实是他前妻砍的,但那是因为他打他前妻,把她打得实在受不了了,她这才拿刀砍了贺某阳。”

2021年5月,谢女士和贺某阳结婚。婚后不久,贺某阳的本性彻底暴露。
第一次家暴发生在2021年7月9日,那时谢女士刚检查出怀孕。当天,谢女士因一件家庭事务询问贺某阳,原本在客厅看电视的贺某阳冲进房间就扇她巴掌。
接着,贺某阳把谢女士拖到室外继续殴打。马路边,一位外卖小哥注意到了这一幕。见有人走来,贺某阳将谢女士丢在路边,自己回了家。
第一次遭受暴力,谢女士提出了离婚,但贺某阳给谢女士写了保证书,并跪下道歉。“之后我父母知道了这件事,他也是跪着给我爸妈道歉,写保证书,我以为他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仅仅隔了一个多月,家暴再次发生。谢女士记得很清楚,那天是七夕,“以前我自己做生意的时候,送他的礼物比较贵重,但那个时候我怀孕了,没有工作,只给他包了一个‘520’的红包。他不满意,就打我了”。
接下来,家暴频频发生。
2022年1月,谢女士怀孕8个月,贺某阳在家抄起取暖炉砸破了她的头。
2022年9月,贺某阳一刀砍在谢女士头上,当时她怀里还抱着年仅半岁的女儿。“血顺着我的头流到孩子脸上,像拍恐怖片一样。”
2023年4月,贺某阳和谢女士外出吃饭期间发生口角,贺某阳将几盆滚烫的砂锅泼向谢女士。
谢女士总结出了贺某阳家暴的规律:每隔一段时间发生一次很大的家暴,大家暴后是断断续续的小家暴,直至下一次大家暴来临。“家暴从隐蔽的空间慢慢转移到了公共区域,每一次家暴烈度都在升级。”
家暴过后,谢女士曾试图逃离贺某阳,没想到对方却能精准地找到她。“我跑到外地去他也能找到我,找到后先求合,如果我不原谅就打我。”
六次报警
两份《家庭暴力告诫书》
遭遇家暴后,谢女士没有忍气吞声,并积极地向外界求助。她六次报警,警方两度开出《家庭暴力告诫书》。

然而,贺某阳的暴力依然没有停止。最终,忍无可忍的谢女士决定离婚。
2023年4月24日,谢女士前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法院,提交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和离婚申请,但因缺少贺某阳的身份信息材料,窗口人员表示无法办理,并让她补齐资料次日再来。
就在这一晚,贺某阳将谢女士强行带至一家酒店,实施严重的暴力。

贺某阳在谢女士包中发现了人身保护令和离婚申请材料。谢女士回忆,贺某阳抓着她的脚,一把将她拖到地上,用力地捶打她的腹部,怒吼:“我让你离婚,我让你写人身保护令,我把你弄死了就去给你抵命!”
鼻子被狠狠打了一拳后,谢女士昏迷了,再醒来时发现自己的肚子鼓得像怀孕五六个月,“整个肚子全是紫色的”。

当晚,谢女士哀求贺某阳,希望他能看在夫妻情分上送自己去医院,但对方并未理会。直到第二天早上,房间外有人听到谢女士求救的声音并报警,贺某阳这才同意带她去医院。
几分钟后,抵达现场的民警在酒店楼下见到了受伤的谢女士。民警询问谢女士是否需要去医院,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民警同意由贺某阳带谢女士去医院,并表示如果需要做笔录就来派出所,不做笔录就不用来了。
仅仅十分钟的路程,贺某阳拖了几个小时才送谢女士到达医院。到达医院后,贺某阳又将谢女士锁在车内约20分钟,直到有人经过车旁,谢女士拍窗求救,贺某阳这才打开车门。“他打开车门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快点下车。结果直接倒在地上了。”
再后来,谢女士在ICU中醒来,医生告诉她,按照谢女士入院时的情况,“他也没想到我还能活下来”。

这是谢女士最后一次被家暴,也是受伤最严重的一次。事后经司法鉴定,谢女士四处重伤,五处轻伤,一处轻微伤;伤残等级达到七级至十级不等。
这一次,贺某阳终于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努力生活,帮助更多人”
两年婚姻,留给谢女士的是20多处遍布全身的伤痕,包括多处永久性的伤害,其中,肝脏因为严重受损而被部分切除,回肠、十二指肠也需要进行手术修复,左肾萎缩、肾功能至今没有恢复。
2024年5月31日,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当庭宣判离婚,谢女士获得了女儿的抚养权,她走出法庭,面对媒体和支持她的热心网友泣不成声,“我终于自由了。”
2024年12月,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被告人贺某阳故意伤害、虐待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案。贺某阳被判有期徒刑十一年,赔偿谢女士37.9万元。谢女士和贺某阳均提起上诉。
今年9月9日,本案迎来二审宣判,法院依法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目前,谢女士正申请再审,“我希望在法律的框架内,尽可能顶格处罚他”。

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了近年来检察机关依法打击家暴犯罪的基本情况和治理成效:
家暴犯罪案件的批捕率高于刑事案件批捕率近10个百分点。对犯罪情节恶劣的被告人,检察机关依法起诉并建议从重处罚,近五年来,有500余名家暴犯罪案件被告人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与此同时,从数据上看,2021年以来家暴案件总体数量呈下降趋势。2021年,检察机关起诉家暴犯罪1200余人,今年1至10月共起诉家暴犯罪300余人,近五年家暴犯罪逐年下降且降幅较大,凸显了执法司法机关健全完善反家暴机制,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取得明显成效。
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2020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婚姻生活中,女性遭受过配偶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的比例为8.6%,比2010年下降了5.2个百分点,但家暴的治理之路依然难度不小。2022年,最高法司法解释出台,直接带动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数量快速增长。
专家认为,下一步,在反家暴法的基础上,更多具体的法规、司法解释等应当尽快出台。对于一线执法的公安民警来说,如何接警、如何下发告诫书、如何固定证据、如何与法院联动,还需要更加完善细致的操作指引。
谢女士也希望,相关部门对于家暴的处置联动起来。“派出所开具《家庭暴力告诫书》后,可以通知社区、妇联定期上门,不管是对施暴者进行思想教育,还是对受害者进行回访,我觉得都很有必要。”

如今,谢女士正在努力生活,享受来之不易的新生。“看着我慢慢变好,一步步走出来,其他受害者也会被鼓舞。”
“就像我的律师说的,你不用做太多的事情,你只管好好生活,就会带给很多人希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