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酒”商标纠纷案迎来终审判决,*ST岩石被判赔超418万元,并停止使用“贵酒”名称。
10月9日,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ST岩石,600696.SH)披露关于诉讼进展的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下发的《民事判决书》(下称“判决书”)。根据判决书,在与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贵州贵酒”)的侵害商标权纠纷一案中,*ST岩石被判决赔偿贵州贵酒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共计418.847万元,并立即停止使用贵州贵酒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贵酒”。
*ST岩石终审败诉,被判赔超418万元
根据公告,此案为终审判决,*ST岩石为被告方,涉案金额为428.84万元。
关于诉讼的基本情况,公告提及,原告贵州贵酒诉被告上海贵酒酒业销售有限公司、贵州贵酿酒业有限公司、*ST岩石、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一案,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1年7月13日作出一审判决。后贵州贵酒不服判决上诉至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22年5月17日裁定撤销一审判决,发回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重审。后公司收到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下发的《民事判决书》((2022)苏01民初2135号)。贵州贵酒不服该判决上诉至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司于近日收到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下发的《民事判决书》(2023)苏民终1069号)。
判决书的核心内容如下:
撤销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2022)苏01民初2135号民事判决;
*ST岩石、贵州贵酿酒业有限公司、上海贵酒酒业销售有限公司、上海贵酒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侵害贵州贵酒第1223571号、第8550010号,第9784875号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ST岩石、上海贵酒酒业销售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使用贵州贵酒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贵酒”;
*ST岩石、贵州贵酿酒业有限公司、上海贵酒酒业销售有限公司、上海贵酒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贵州贵酒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共计418.847万元。
此外,判决书还提到,*ST岩石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在其公司官网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发布公告就侵害贵州贵酒注册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消除影响;驳回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如果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一审案件受理费4.68万元,二审案件受理费5.31万元,均由*ST岩石、贵州贵酿酒业有限公司、上海贵酒酒业销售有限公司、上海贵酒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担。
关于诉讼对于公司利润的影响,*ST岩石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将根据判决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会减少本期利润。
对于*ST岩石此次败诉,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从公司层面看,“上海贵酒”作为企业名称中的“贵酒”字号被法院认定为侵权,必须停止使用。这不仅限于产品名称,而是整个企业名称中使用“贵酒”二字都不再被允许。从产品层面看,虽然本次判决主要针对企业名称的使用,但由于“贵酒”已被认定为贵州贵酒的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继续在产品包装、宣传中使用“贵酒”作为品牌核心元素,也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或侵权。
双方纠纷可追溯至2019年
官网资料显示,贵州贵酒是贵州省重点酿酒企业之一,其前身为国营贵阳酒厂。2009年12月,贵阳酒厂成功改制,更名为贵州贵酒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6月18日,贵州贵酒被洋河股份全资收购,正式成为洋河旗下一员。2019年贵州贵酒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更名为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即现用名)。目前,公司总占地面积1000余亩,总资产达32.64亿元,在岗员工1200余人,可年产优质酱香白酒7000吨,储酒能力达28000吨。主要产品有“贵”系列、“黔春酒”系列等。
据公开资料,*ST岩石是一家以产业实体运营为主体,融合经典与创新的酒业集团,致力于重塑高端白酒新格局。其产品包含君道贵酿酒、高酱酒系列、十光年系列、贵酒匠系列、十七光年酒等。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89年的豪盛(福建)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自上市以来经历了多次更名,也被戏称为A股“更名王”,曾经使用过的证券简称包含“福建豪盛”“ST豪盛”“利嘉股份”“多伦股份”“匹凸匹”“ST匹凸”“ST岩石”“岩石股份”等。
2019年12月,公司全称由“上海岩石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当时的证券简称为“ST岩石”,后变更为“岩石股份”,直到今年4月因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简称变更为“*ST岩石”。
正是由于2019年公司全称的变更,将“贵酒”作为公司核心标识,引发了后续贵州贵酒对其的诉讼。据了解,2019年12月,贵州贵酒就以侵害商标专用权、构成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起诉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ST岩石)。该案件历经多轮诉讼,直至此次终审判决,以*ST岩石败诉收场,“贵酒”之争就此落下帷幕。
上半年营收降超八成,*ST岩石面临“保壳”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ST岩石当前面临退市风险,已开启“保壳战”。
今年4月22日,公司公告,因2024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低者为负值,且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自4月23日起,公司股票简称由“岩石股份”变更为“*ST岩石”,正式“披星戴帽”。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若公司2025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或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利润总额、净利润或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而从最新业绩来看,*ST岩石面临“保壳”压力。2025年上半年,*ST岩石实现营业收入2824.96万元,同比下降85.22%;归母净亏损6776.68万元,同比收窄12.41%。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91亿元、16.29亿元、2.8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0.90%、49.30%、-82.5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74.40万元、8707.04万元、-2.17亿元,同比增速依次为-39.86%、133.00%、-349.63%。
对于业绩表现,*ST岩石在半年报中表示,除了受白酒行业整体承压的大环境影响外,从2023年年末开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公司资金承压,返利返货无法兑现,市场投放减少。同时叠加公司实际控制人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和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公司股票被司法冻结等一系列事件影响,经销商关系受挫,对于补货、备货持更加审慎观望态度,导致公司营业收入持续下降。此外,2025年上半年公司陆续收到银行及供应商等诉讼,案件所涉逾期利息等费用增加,影响公司本期损益。
截至10月10日收盘,*ST岩石报5.81元/股,涨幅为1.57%;今年以来累计跌52.76%。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