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杨志锦
龙江是福清市的母亲河,曾因水质污染、防洪排涝能力不足等问题,一度面临生态困境。如今,经过系统性治理,龙江已是水清岸绿,成为市民休闲漫步的理想场所。
这一转变,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持续赋能。自2022年起,兴业银行累计为福清龙江中下游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提供2.17亿元绿色优惠贷款,显著降低了项目融资成本,保障了工程顺利推进。
龙江之变,是绿色金融润泽千山万水、惠及亿万民众的一个缩影。从2005年“两山”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引领,到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首次将“建立绿色金融体系”上升为国家战略,再到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绿色金融”列为金融工作“五篇大文章”之一——绿色金融已逐步形成从理念到实践、从顶层设计到市场落地的发展脉络,持续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注入金融动力。
作为国内较早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兴业银行在该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多项业务指标位居市场前列。截至2025年6月末,兴业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10756亿元,继续保持股份行首位,贷款支持项目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2786万吨、年节水1836万吨。在全球最大指数公司明晟ESG评级结果中,兴业银行是唯一一家连续六年获得境内银行业最高评级的银行。
市场也高度关注绿色金融实践中的三大难题:如何将“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价值通过金融机制实现资产抵押、市场交易与价值变现,真正转化为市场广泛认可的“金山银山”?如何建立有效的资金追踪与效益评估机制,确保绿色资金用途真实、环境效益可测,并有效激励贷款主体持续践行绿色低碳行为?金融机构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绿色金融业务的商业可持续性,平衡好风险防控与盈利目标?
对于这些难题,兴业银行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界面新闻记者深入“两山”理念发源与实践地浙江、福建等地走访,还原兴业银行的绿色金融经验。
破解生态价值转化难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指明了发展方向,但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仍面临价值核算、金融认可等核心难题。
“我们常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是,绿水青山到底值多少钱,能转化为多少货币价值和经济价值?如何将核算出来的价值转化为实际运作的资本,使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浙江工业大学两山转化与绿色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夏列刚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夏列刚向界面新闻记者介绍,关于生态价值核算,国内外已形成理论基础,浙江省也推出了首个省级生态价值核算标准,30多个市县持续按年度开展核算。但现实瓶颈在于,经核算的生态价值大多体现为“生态产品”,这类产品具有较强的公共属性,比如莫干山的清新空气、优质水源,很多人都能享受,却难以界定产权和受益对象,导致市场交易机制难以形成。
“绿色金融是一个重要的杠杆工具。如果金融系统能够认可生态价值的评估结果,就可借此开展抵押、交易等金融操作,从而打通资源变资产的路径。”夏列刚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多年来,兴业银行参与到生态价值转化的探索中,深度参与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林权等交易市场,在全国率先落地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取水权质押贷款、林权质押贷款等项目,提升企业融资可得性。
比如在德清县,下渚湖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湿地公园,拥有大面积的湖泊湿地资源,湿地碳汇资源十分丰富。为盘活这片湿地的碳汇资产,运营方德清县下渚湖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寻求金融支持。
2022年9月,兴业银行向其提供了主体授信敞口2.7亿元,该项目贷款期限10年,专项用于“下渚湖湿地生态保护提升工程”建设。
在此过程中,兴业银行湖州分行委托联合赤道环境评价股份有限公司对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下渚湖湿地生态保护提升工程碳汇量进行了专业评估。同时,参考2022年浙江省首笔湿地碳汇交易对碳汇定价,将未来碳汇销售收入纳入项目还款来源之一,增强了贷款偿还的保障性和项目可持续性。
“随着碳市场的兴起,碳汇资产已成为一种具有市场价值的商品。”兴业银行湖州分行副行长蒋利强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将碳汇销售收入作为项目还款来源,并以下渚湖湿地碳汇减碳量的未来收益权为质押增信,丰富了碳汇资产的经济价值属性。”
创新贷款模式
绿色金融实践中的另一难题是:如何建立有效的资金追踪与效益评估机制,确保绿色资金用在实处、效益可测,并激励贷款主体持续践行绿色低碳行为?对此,兴业银行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推出多类挂钩贷款。
比如兴业银行2024年11月给予德清县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发展有限公司授信敞口2.5亿元,专项用于莫干山旅游文化提升工程项目建设,贷款期限11年。该笔贷款将项目存续期贷款利率与湖州市气象局出具的绿色金融气候生态友好型项目赋分挂钩。
“当借款人通过一系列提升改造措施将莫干山景区建成为气候生态比较友好及非常友好型项目时,可享受贷款存续期利率优惠。”兴业银行德清支行副行长高镇伟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具体而言,兴业银行为融资项目设置生态友好型项目得分目标,如借款人融资项目评估得分大于得分目标,下一年兴业银行将下调贷款利率;如借款人融资项目评估得分小于约定得分,下一年兴业银行有权调升贷款利率,以此推进金融与气象数据、产品、技术等方面的双向聚合。
再如,在福建莆田,兴业银行自2021年起为华峰集团多个再生纤维项目提供授信支持,贷款利率与资源循环利用效能挂钩。
“挂钩贷款是我们绿色金融产品中相对成熟的一类产品。每笔业务的挂钩指标依据企业及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企业只有达成约定的绩效目标,例如节能降碳、可再生能源装机量或ESG评分提升等,才能享受利率下调等融资优惠。”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战略客户部副总经理陈亚芹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陈亚芹表示,贷款挂钩机制可以发挥两方面作用:一是通过提供利率优惠等让利方式,激励企业达成预定的绿色绩效目标;二是通过对挂钩指标完成情况的持续监测,可有效跟踪和评估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和绿色转型进展,从而实现金融资源精准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不会因为绿色放宽风控
绿色金融面临的又一难题是金融机构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绿色金融业务的商业可持续性,平衡好盈利与风险防控?
陈亚芹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一方面一些绿色金融贷款有央行低成本的再贷款支持,这为提供相关低利率贷款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银政企合作建立绿色贷款的风险分担机制,既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有效分担了银行的贷款风险。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兴业银行绿色贷款收息率与该行对公贷款收息率基本持平;不良率则优于该行对公贷款不良平均水平,实现了收益与风险均衡。
“我们不会因为项目带有‘绿色’标签就降低贷款标准,不会对原本不符合风控要求的项目予以批准。绿色项目的优势在于,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我们通过配套的机制设计,在审批流程、贷款利率等方面提供更优化的方案,实现利率低、放款快。”兴业银行福州分行副行长唐睿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在实际贷款中,兴业银行既关注项目贷款主体的资质,也关注项目的收益。以福清市龙江中下游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贷款为例,在建设期,该行未要求额外担保;进入运营期后,则转为以项目项下的权益和预期收益(如配套公共停车场的停车费收入及加油站运营收益)质押担保,以此覆盖贷款风险,并依托这些持续性的经营收益作为还款来源。
在安吉,兴业银行提供单一主体授信敞口5亿元,专项用于安吉县竹博园余村两山5A级景区创建工程项目。该项目收入主要是门票及相关旅游业务收入,同时贷款还引入当地国资公司担保。
此外,该项目还引入银团贷款的模式,总金额10亿元,工行、兴业银行各提供贷款5亿元。“银团贷款的优势在于:一是通过集合多家银行资金满足借款人融资需求;二是多家银行共同参与,分散风险,降低信贷压力,提高金融稳定性。”兴业银行安吉绿色支行副行长邓永江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