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岛科技大学官网消息,8月13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Nature)以“N-type thermoelectric elastomers(N型热电弹性体)”为题,在线发表了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凯教授(第一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实现了学校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的历史性重大突破。

消息介绍,随着可穿戴电子设备和软生物电子学的飞速发展,如何提供高效、灵活的能源解决方案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热电发电技术作为一种能够将温差转化为电能的有效方式,已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热电器件多采用无机热电材料,侧重于在刚性结构下的应用,缺乏弹性和形状适应性,在柔性和可穿戴设备中应用上受到显著限制。
针对这一问题,刘凯开发了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TEE),一种兼具弹性、伸展性和热电转化能力的创新材料,为上述领域的能源采集技术开辟了新的方向。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北京大学材料加工与测试中心、青岛科技大学橡胶行业创新研发技术中心等的大力支持,该研究成果在《Nature》正刊发表,标志着青岛科技大学在橡胶与高分子材料领域热电弹性体材料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显示度的重大科研成果。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文章发表的次日,8月14日上午,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杨天梅专程赴高分子学院走访看望刘凯教授团队,祝贺他以第一作者在《Nature》发表高水平论文,实现了青岛科技大学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的历史性重大突破,标志着青科大在橡胶与高分子材料领域热电弹性体材料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显示度的重大科研成果。
座谈交流中,杨天梅详细询问了刘凯教授团队在实验室和团队建设、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充分肯定了他在橡胶智能弹性体功能材料、绿色橡胶制备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为学校高水平科研做出的贡献,并认真听取了他对学校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还特别向华静教授表示祝贺和感谢,肯定了她带领团队践行橡胶品格、坚守橡胶情缘的创业姿态以及科研育人、埋头苦干、追求卓越的拼搏劲头,鼓励华静、刘凯教授团队继续扎根橡胶学科领域,聚焦关键核心领域和“卡脖子”技术,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再结硕果,以更多高水平重大标志性原创成果支撑学校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811”项目建设和“冲一流”目标任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