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从平安信托获悉,其保险金信托门槛拟降低至100万以下,但具体金额还未定。
如果落地,这将是信托业首次将保险金信托初始设立门槛下探至100万以下。
保险金信托,是指信托公司接受单一自然人委托,或者接受单一自然人及其家庭成员共同委托,以人身保险合同的相关权利和对应利益,以及后续支付保费所需资金作为信托财产设立的信托。当保险合同约定的给付条件发生时,保险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将对应资金划付至对应信托专户,由信托公司按照信托文件管理。
与动辄1000万元以上财产的家族信托相比,保险金信托借助保险的杠杆效应及保费分期缴纳等方式,大幅降低了设立门槛。
目前,多数信托公司的保险金信托设立起点普遍在100万到300万元之间。
平安信托总经理张中朝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降低保险金信托门槛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是希望信托服务、信托工具能更加普惠化、服务更多客群,“目前中国财富管理客户结构呈纺锤形态分布,最高净值的客户规模只有约20%,越下沉客户体量越大。”
二是发现市场上很多客户未达到100万元的投资门槛,但也有信托服务需求。其中,养老客群需求较为迫切。而保险金信托兼具保险与信托的双重功能,是养老金融的重要产品形态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7月,保险金信托业务规模已超4000亿,从事该业务的信托公司有40余家。已有不少于8家信托公司通过升级产品,将生存保险金装入信托,进而为客户提供养老储备、保险保障、资金支配、资产安全、财富传承及健管照护等一站式养老服务。
业内人士表示,保险金信托业务爆发式增长源于市场需求旺盛,在经济增长放缓及利率下行的背景下,投资者对于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增加。保险金信托作为一种结合保险与信托优势的金融产品,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收益和资产隔离功能,因此受到市场青睐。
此外,政策层面的支持也对保险金信托业务的爆发式增长打下基础。2023年6月,《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正式实施,推进信托业务分类改革,将保险金信托等归为财富管理服务信托分类。一个月后,配套政策《关于〈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实施后行业集中反映问题的指导口径》下发,旨在规范开展各类信托业务,有序实施存量业务整改。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三分类出来后,实施细则都没出来,整个行业都很疑惑,因为产品类别太多了,25个小类如何选择,哪些业务是蓝海业务、哪些业务有空间,又可复制且产生盈利的,大家其实非常茫然。经过这两三年的摸索,财富管理业务是大家非常重要的选择。
近年来,保险金信托是财富管理服务信托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产品种类之一,一些信托机构也将保险金信托作为“钩子产品”,来助推财富管理服务信托市场扩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