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袋的营养土,催生了几十亿元市场规模的产业。
由于“原料”来源参差不齐,一些重金属超标的固废产物也混杂其中。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影子调查队暗访发现,一些企业左手赚着“处置费”,右手就将固废污泥包装成廉价的“营养土”挂到网店批量销售,老百姓的花盆、菜园沦为了这些固废污泥的“消纳场”。
有营养土从业者认为,由于当前缺少营养土的权威定义以及标准,以致出现了低价劣质营养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此次多家企业涉“毒营养土”问题被曝光后,当地监管部门亦表达了同样的困惑,由于这一细分产业没有相关标准,营养土含重金属等问题难以定性处罚。
受访的多位专家提醒,营养土的原料控制也至关重要,应将工业污泥、建筑垃圾、电厂灰等纳入 “绝对禁用原料”;在标准方面,应参考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经验,制定严格的重金属限值标准,特别是对镉、汞、砷等毒性强的重金属应采用更严格的限值。

标准从严还是从宽的探讨
此次“毒营养土”被曝光后,一些企业搬出“挡箭牌”,认为当前营养土没有明确标准。
执法部门或因此陷入执法僵局。淮安市市场监管局就此答复称,从产品质量方面,尤其是针对重金属含量超标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方面,存在判定标准及法规条款空白。监管执法时,只能对照产品质量法关于包装标签标识等条款进行查处,对营养土重金属问题却难以定性处罚。
淮安市生态环境局则表示,当营养土原料中含一般固废时,同样没有标准作为依据来判断其是否合规。他们呼吁加快制定出台营养土产品质量标准,清晰界定营养土定义,明确营养土生产的原料来源,生产工艺,使用用途,有效成分含量,功能指标、有害成分及限值,生产工艺各环节对应的污染控制要求等,确保环境监管中有标准可依。
一边是执法困局,一边是健康安全的担忧。土壤改良与修复专家、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教授杨利指出,营养土重金属污染问题不容小觑。这些污染物会经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用这些“毒营养土”培育幼苗或用于小菜园,生长出来的瓜果蔬菜及其他农产品,重金属可能超标,长期食用将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消费者无法自行修复其毒性,所以应尽快推动国家营养土规范化标准出台。
营养土从业者任先生也提到,他的客户中有三成是购土用于蔬果种植,营养土的质量就直接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挂钩,行业必须建立严格的标准。
段增强对比了国内外现有的一些标准后认为,应参考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经验,制定严格的重金属限值标准,特别是对镉、汞、砷等毒性强的重金属应采用更严格的限值。
对比之后,段增强认为,我国《有机肥料》(NY/T 525-2021)标准不能用于“营养土”。
段增强建议,由国家层面制定《营养土质量安全国家标准》,明确原料负面清单,将工业污泥、建筑垃圾、电厂灰等纳入 “绝对禁用原料”,并细化鉴别方法。同时,针对不同使用场景应分级限定重金属限值。种植食用农产品用营养土可执行《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园林绿化用可放宽至镉≤3mg/kg,家庭养花用需标注 “禁止种植食用植物” 警示,并出台营养土生产经营管理规范,这样才能实现“原料溯源 - 生产记录 - 成品检测 - 销售追踪”,充分保障消费者权益和环境安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